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征文 >

【彭玉麟诞辰】傲世书生:彭玉麟和李鸿章的恩怨

时间:2016-09-13 16:55来源:本人原创投稿 作者:傲世书生 点击: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彭玉麟和李鸿章第一次见面,就差点打了一大驾。读者朋友可能很难想象,这么斯文扫地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彭玉麟、李鸿章这两位饱读诗书的书生身上。 当时,彭玉麟、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在曾国藩大营中。一天,彭玉麟、左宗棠两人闲着没事,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彭玉麟和李鸿章第一次见面,就差点打了一大驾。读者朋友可能很难想象,这么斯文扫地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彭玉麟、李鸿章这两位饱读诗书的书生身上。

    当时,彭玉麟、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都在曾国藩大营中。一天,彭玉麟、左宗棠两人闲着没事,讨论起是湖南人更会打仗,还是安徽人更会打仗的问题来。两人说着说着,便开始充满自豪感地嘲笑安徽人不会打仗。

    李鸿章当时就在旁边,他是安徽人,听到这样的讨论,自然很难接受。待彭玉麟、左宗棠说完后,他便长篇大论,以曹操、朱元璋等人为例,替安徽人辩护。然而,当时的曾国藩大营中,湖南人占据着绝大多数,还没等李鸿章说完,这些湖南人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反驳李鸿章。

    李鸿章听了很窝火。突然,他想起彭玉麟和安徽的渊源来。彭玉麟的父亲彭鸣九在安徽担任巡检长达将近二十年。彭玉麟自己是在安徽出生的,并且在安徽生活过十几年,至少算是半个安徽人。于是,他指着彭玉麟,大声说:“好你个雪琴!你是在我们安徽的地面上出生的,你父亲在安徽为官近二十年,你也在这边呆了十六年,今天你却要帮这帮湖南佬,来羞辱我们安徽人吗!”

    李鸿章的这番话,令彭玉麟很难接受。辱人不及父母,这是中国文人的基本道德。李鸿章情急之下,连这个基本原则都不顾了,结果遭致彭玉麟的反击。只见彭玉麟一声不吭,走到李鸿章的面前,挥起拳头便向李鸿章砸去。李鸿章还算机灵,躲闪及时,侥幸逃过一拳。

    在座的湘军将领一看情形不对,连忙上去拉住彭玉麟。一场武斗因此得以避免,但彭玉麟、李鸿章两人从此结下了梁子。曾国藩在世的时候,两人还不敢明着争斗,曾国藩去世后,彭玉麟再度复出,便毅然加入了以左宗棠为首的湘系反李集团。李鸿章的同年、嫡系干将李宗羲被彭玉麟弄得灰头土脸,提前结束政治生涯。李鸿章的舅子赵继元因为彭玉麟的参劾,被清廷革职。李鸿章的堂侄李秋升在安徽为非作歹,被彭玉麟用军法斩杀。旧恨新仇交织在一起,根本无法和解。彭玉麟不能不讨厌李鸿章,李鸿章不能不忌恨彭玉麟。

    两人的矛盾冲突在中法战争前夕以及中法战争中达到了最高潮。面对法国侵略者的步步逼近,彭玉麟、李鸿章的态度完全相反。李鸿章认为,朝鲜是比越南更重要的附属国,当务之急是巩固北线,南线稍微退让一点无所谓。所以,他对与法国开战,一直持消极态度。彭玉麟则不同。身为兵部尚书的他认为,一寸山河一寸金,必须用武力保卫祖国的西南边疆。

    1883年9月,慈禧太后命彭玉麟率兵南下,帮办两广军务。李鸿章得知消息后,非常紧张,他向他的嫡系干将,时任两广总督张树声打听朝廷的任命。他最担心的是清廷命彭玉麟主持对法战争,因为那样中法之间的长期大战将不可避免。张树声告诉他,清廷命彭玉麟南下,是来帮办两广军务,不是主持对法战争。李鸿章这才放下心来,因为只要清廷不命彭玉麟主持对法战争,张树声便可以牵制他,战争很可能打不起来,打起来规模也不会很大,时间也不会太久。

    就在这时候,广东沙面发生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在如何对待这一事件的问题上,主战派与主和派发生了严重分歧。

    沙面反侵略斗争是由一系列事件引起的。1883年8月12日,粤海关英籍副验货员罗根在广州醉酒杀害一名男童,并伤及两人。事件发生后,海关总税务司将罗根撤职,送交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看管。不久后,领事馆以误杀罪判处罗根七年苦役。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杀人就要偿命,而现在英国人杀害中国人,却只判七年劳役,所以中国的老百姓都认为判得太轻,反抗洋人的想法逐渐形成。

     一个月后,1883年9月10日,英国河轮“汉口”号上的一名葡萄牙警卫将一名中国乘客踢落珠江溺毙。“汉口”号船长拒绝将杀人凶手移交给中国政府处理。一月内连续发生的这两起命案终于导致群众反抗情绪的彻底爆发。他们纷纷走向街头,焚烧洋人的商铺、住所。沙面反侵略斗争进入高潮。

    彭玉麟得知沙面群众反抗洋人的消息后,非常兴奋,他觉得群众的反侵略情绪应该得到鼓舞。他在南下的途中,草拟了一道告示。在告示中,彭玉麟劝谕广东人民组建团练,对付洋鬼子。为了表达自己对法国人的忿恨,彭玉麟在告示中采用了“食法人肉、饮其血、寝其皮”这样恐怖的字眼,并规定群众可以任意屠杀外国人,官府不会追究责任。在告示的最后,彭玉麟宣布禁止外国商船进入珠江。

    李鸿章得知彭玉麟草拟的告示内容后,大惊失色,立马给总署给打电报,要求总署严厉禁止彭玉麟张贴告示,或者将彭玉麟调往他处。李鸿章认为,现在中法之间还没有正式开战,彭玉麟就煽动民众抗战情绪,并且禁止外国商船贸易,这会引起外国的公愤,迫使英国、葡萄牙等国也加入到侵略中国的行列中来。彭玉麟在收到总署的电令后,只好取消张贴那道告示。

    彭玉麟虽然让步了,但他和李鸿章之间的主战与主和之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在帮办两广军务期间,彭玉麟和李鸿章的重要嫡系将领张树声之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在两人之间做了许多协调工作,才使两人放弃成见,共同致力于抗法大业。之后,李鸿章两次与法国议和,都遭到彭玉麟的坚决反对。

    在彭玉麟与李鸿章发生矛盾冲突的这两件事情中,彭玉麟的做法也都有欠妥之处。同事之间发生口角,应该和谐解决,不要动手解决。动辄动手打人,很容易导致本来很小的事情,引发大的难以和解的矛盾。所以,彭玉麟拳殴李鸿章,是不明智的行为。在抗法告示的问题上,有理的是李鸿章。彭玉麟逞一时之快,不顾国家尚未做好战争准备,煽动民众的抗战情绪,最终很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种盲目排外的情绪,是不可取的。李鸿章的劝阻,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从上面几个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胜人处求强”将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灾难。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像彭玉麟这种性格刚直的人,大多没有好的结局。彭玉麟只是一个例外。彭玉麟之所以没有败亡,主要是遇到了两个好领导。一个是曾国藩。曾国藩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彭玉麟刚直的一面。另一个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对所谓的“中兴名臣”,还是挺重视的。况且后期的彭玉麟,是全国闻名的大清官,慈禧太后也有必要重用他装点门面。所以,彭玉麟最终得以安享晚年,寿终正寝。但这仅仅是一个例外,不是普遍现象,普遍现象是性格刚直的人往往被罢官,往往郁郁不得志,往往被人无端陷害,甚至往往被砍头。

    彭玉麟的成功,只是一个特例,而我们普通人既没有彭玉麟那般的才能,也不大可能遇到像曾国藩、慈禧太后那么好的领导,如果性格也刚直的话,那怎么可能成功呢?总而言之就是那句话,我们应该学习彭玉麟的“在自修处求强”,摒弃他的“在胜人处求强”,做一个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人。这样,我们就离成功近了一大步。

(责任编辑:相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7)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