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的爱国主义精神诠释 文/唐胜一 衡阳县人杰地灵。有走出国门、与西方黑格尔齐名的一代先哲王船山,有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彭玉麟、夏明翰,而且,这三位伟人的爱国思想薪火相传。我从小崇敬英雄,对家乡的英雄更是顶礼膜拜。所以,不惧笔拙,不时地写些英雄的故事。前两年分别写了缅怀王船山和夏明翰的纪念文章,今值彭玉麟诞辰2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提笔特作此文,以之纪念。 对彭玉麟,不仅在衡阳家喻户晓,而且于全湖南乃至整个中国都是“懂的。”因为他的“三不”颇具独特个性,他的六次辞官非常令人敬重,他主战抗法、其爱国主义精神深入人心。 彭玉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近代海军的奠基人。他雄才大略,身手非凡,湘水扬波,血战湖北,屡屡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朝廷的格外器重。光绪八年(1882年),朝廷任命他为兵部尚书。这个职务在清朝是从一品、统领全国军队的行政长官,相当于我们现在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彭玉麟起始也以身体不适请辞。当同僚们告诉他,中法战争一触即发,这是委予你抗击外侮之重任。彭玉麟想到此乃国之大事,关系民族存亡,便毅然放弃请辞,以病弱之躯出任兵部尚书,担负重任。当中法战争在两广打响,朝廷命他前去与两广总督共同部署设防、一道打好这一仗。彭玉麟没敢怠慢,奉诏即行。也许有人会问:彭玉麟这次为何肯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呢?张之洞是这么讲的:“加官不拜,久骑湖上之驴;奉诏即行,誓剪海中之鳄。艰难时局,矍铄是翁。”是的,彭玉麟自1853年出师以来,30年间有15年是居住在一只小船上度过的。他自己也曾讲到:“臣素无声色之好家室之乐,性尤不耽安乐。治军十余年,未尝营一瓦之蕧一亩之殖以庇妻子。身受重伤,积劳多疾,未尝请一日之假回籍调治。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其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彭玉麟自己的上疏,更加表明了他暂缓请辞兵部尚书的动机:“今广东防务吃紧,时事艰难,朝廷宵旰忧勤。臣一息尚存,断不敢因病推诿,遵即力疥遄征,以身报国,毕臣素志。”他对丧权辱国的“和义”恨之切齿,这次策马南行,已准备豁出老命,将一腔英雄热血洒在南疆。因此,彭玉麟抵御外侮的决心昭然,其爱国爱民之精神、忧国忧民之情愫也昭然。 其实,彭玉麟一生的思想行为,受王船山和曾国藩的影响最大最深。王船山是位伟大的民族爱国主义者,其精神不朽,代代薪火相传。曾国藩在金陵刊刻了《船山遗书》。曾国藩的许多思想就传承光大了王船山的思想。彭玉麟向曾国藩看齐,为传承船山思想尽其所能,捐银一万二千两改建衡阳船山书院,且亲自为书院撰联:“一瓢草堂遥,愿诸君景仰先贤,对门外岳峻湘清,想见高深气象;三篙桃波暧,就此地宏开讲舍,看眼前鸢飞鱼跃,无非活泼天机。”为船山立传,“亲读其书,私淑其人。”但是,客观公正地讲,曾国藩的思想对彭玉麟的影响则更甚更明显。尽管曾国藩只长彭玉麟5岁,可彭玉麟却一直尊称曾国藩为“老师,”哪怕曾国藩建议将两人的关系定为朋友的同等关系,彭玉麟仍然不改地坚持称呼为“老师。”《彭玉麟家书》里就有20多处涉及到曾国藩,这不仅表明彭玉麟自己从曾国藩那里学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而且还用以来教育晚辈后代。 彭玉麟奉旨赴广东筹设防务,调集湘军4000人由海道前往,他本人则率随从由陆路到达广州。为了战备需要,他在当地选募将才,同时严明军纪,使之成为可战之师、能胜之师。他还选择公正廉明绅士组成团练,慎选营官统领严格操练,大办渔团、乡团,充分发挥民众之武装力量。他亲临前线,察看地形,检查炮台、营垒,整修虎门要塞,并于沙角设防,凿山石为炮洞护士卒,组编沙户渔船分守横门、磨刀门、崖门等沿海一带海口,巧布防,加强火力等。正如清朝学者余樾在其神道碑中所述:“入粤,审度形胜,为虎门第一重门户。由虎门而进之常州,为省城第二重门户。自此而进,左侧渔山、珠山,是为北路。右则海心冈、大黄剿,是为南路。”彭玉麟难能可贵的是狠抓官吏整洁稳定民心争取民众的支持,群策群战。他认为如果调兵设防是治其末、塞其流的话,那么,“由不治而攘外,臣固未见其可也。”所以,设防的同时,他严明纲纪,大胆整治官吏,狠刹贪污腐败等歪风邪气,从而民心顿定,进而士气顿雄,也就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了战防力量。因乎此,广东省俨若有长城之可恃,使法军始终未敢冒犯。 彭玉麟无愧于一位受人尊敬的好将帅。他不仅战略部署得当,而且军纪严明,带兵有方,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奉旨赴粤设防,尽管接近古稀高龄,乃病弱之躯,但他仍旧处处从严从难要求自己,用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部下及士兵,从而培育出良好的军风军纪。“公无事驻大黄窖,而警驻虎门,省城官吏为公治行馆不居也,支帐为棚,蔽以蕉叶,风雨湿溽,暑日蒸炙,与士卒共之。”甚至,在1884年的除夕前,彭玉麟闻各处探报咸称法军拟于腊尽春初大股犯粤,他便亲赴沙角台,“枕戈度岁。”有如此的好将帅,帐中又岂无勇士,作战又岂会不胜呢? 彭玉麟更是位善于战术的高手。当中法战争的东、西两线激战,清军虽是溃败,但法军也损伤惨重时,他毅然调集兵力予以支援,且抓住法军此时兵力不足与野心勃勃的矛盾心理而大举反攻,从此扭转战局,夺得镇南关、谅山大捷,一举改变了敌我双方作战形势以及战争的走向,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然而遗憾,这场中法战争最终以清政府与法军议和收场,清政府跟法国侵略者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款》。作为这场中法战争的主要统帅彭玉麟,至此也只有扼腕叹息:“何时得奏金铙曲,一箭天上射白狼。”这与王船山有感于国家兴亡民族孱弱之时,倡导树立“经天纬地建功立业”的豪杰精神,“以身任天下”“救人道于乱世”,为国家与民族利益而置流俗毀誉和身家性命于不顾之行为又是何等的神似?彭玉麟心灰意冷,中法战争胜利结束后,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疏,最终请求辞去了兵部尚书之职而告老还乡、颐养天年。 彭玉麟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其精神更需发扬光大。前不久,衡阳市官员包昌林同志在听完彭玉麟事迹介绍后,即兴赋诗颂之:“雁城起兵督水军,战舰横刀敌丧魂;湘军所指如破竹,一路杀奔赴天京;六辞厚禄天子惑,不恋富贵恋红尘;退省庵里花影动,疑是梅姑伴只身。” 传承彭玉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其实还有着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现今的这一代中国人,承担着把国家建设成世界一流强国的历史使命。中国在崛起。然而,中国的崛起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大格局,似乎动了别人的蛋糕,有人看着不顺眼,有人看着耿耿于怀,特别是老牌帝国主义如美国、日本之流更是惶惶不可终日,想方设法要阻挠要遏制要破坏,就连菲律宾等几个小国也视中国为眼中钉而狐假虎威地挑起事端,还有近邻如越南等国也跟着起哄妄想浑水摸鱼,这些对中国崛起而心理不适的便在美国的棒舞之下结成同盟形成遏华圈,不断地发难指责,不断地挑衅滋事,不断地联合军演耀武扬威。中国怕了么?当然不怕,中国绝不会被吓倒!因为从历史的经验看,越贫穷落后,越受外敌欺凌,但中国的意志是击不垮的!何况今日的中国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的这头睡着的雄狮已经醒来,中国特别是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和壮大,中国已具实力而无所畏惧!中国仍要继续发展,虽然不称霸,但要强大。中国虽然不惹事,但也绝非怕事。中国的继续发展强大,依旧会让少数心怀叵测的国家虎视眈眈。俗话说得好,居安要思危。更何况当今的世界并不平安,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到处兴风作浪。所以说,不能放松警惕。我们仍要倡导先贤的爱国主义思想,发扬其爱国主义精神,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原则去担当,听党指挥,共同做好国防工作,时刻准备着,誓死保家卫国。我们要在源源不断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源源不断提升国家的军事实力,以强制强,使得外敌不敢贸然对我们国家进行侵犯,让国人生活得愈来愈幸福! (注:彭玉麟生于1817年1月30日,故于1890年。)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