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耕,春天最美的歌 乐吧 当柳叶鹅绿,桃花开遍,春已是热闹不已。你放眼而去,万物竞发,势不可挡,处处充满着新生的喜悦和希望;蛙鸣虫啾,鱼跃鸟舞,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能量;土壤湿润,溪水叮咚,时时提醒着乡村人们春耕要开始了。 想像中的春耕图美得如诗如画:斜风细雨中,一位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裤腿高挽,一手扶木犁柄,一手执皮鞭,吆喝着赶一头膘肥体壮的犍牛悠然穿行在水田。而当我目睹春耕热烈沸腾的场面时,才发现春耕舍弃了旧形象,转变为新模样。 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随领导去乡下察看农事,田里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春耕的人们都在田里大展身手。一个身材健硕的中年男人正在耕田,微耕机是他最得力的帮手。只见他目光从容笃定,微弯着腰,双手紧握着柄把,在田间来回穿梭,随着“轰轰……轰轰……”的响声,隔年的作物残茬、杂草害虫全被碾碎翻进土里,化作最好的肥料。表层被破坏的土壤,也被深翻到底层休养生息。耕过的泥土松软平整,细腻均匀,层次分明,开启了乡村人一年收成的希望之门。他大概是个耕地的行家里手,只一会儿工夫,就耕了好几块田。遗憾的是,因为阳光明媚,没有一人披蓑戴笠;也没有看到一头耕牛。社会的飞速进步,乡村变化的日新月异,机器操作基本取代了原始劳作。看来,我只能把想像的春耕图当作一段历史来慢慢回味了。 一个两鬓斑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奶奶正在筑田埂。她本来可以在家中好好休息,颐养天年,但勤劳已成为她一辈子的习惯。与其闲在家中,不如力所能及地帮家里做点事。只见她身拴塑料长围腰,脚蹬齐膝水鞋灵活地彳亍在田中。顺着隔年的老田埂,奋力用铁锹把田泥一锹一锹地铲到田埂上,再铿锵有力地用铁锹踏平整。她时不时抬起头,左顾右盼,看看田埂宽窄高低是否达到要求。虽然黄泥糊满了她的鞋子,泥星不时溅在身上脸上头发上,但她毫不在乎。不知不觉一条美观牢固的田埂如艺术品般呈现在眼前了,宛若一条黄褐色的带子环绕在田间。乡村老人条件有限,不能像城里老人通过跳广场舞锻炼身体,但他们通过田间劳动照样能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大概比跳广场舞更有趣,更有实际价值吧! 乡村少有游手好闲之徒,就连天真可爱的小孩子也加入到在春耕的队伍中来。他们一会儿拿着镰刀,握着点锄,这里挖个坑,那里刨条沟;一会儿跑到水渠边摘几朵漂亮的野花送给小伙伴或献给劳作的奶奶爷爷;一会儿蹲在田角沟边捉灵活的黄鳝和泥鳅。孩子们的汗水和泥灰粘满了脸颊,头发上沾着些草屑和花瓣,犹如一只只脏兮兮的大花猫,可他们毫不介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每个人的心里都乐滋滋的。没有循循善诱的教导,只需耳濡目染,他们懵懂幼小的心灵已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有冗长繁杂的说理,只要亲身实践,他们初谙世事的心灵已明白“劳动最有滋味”。田间地头时时流动着孩子们快乐的身影,空气中时时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话,让春耕忙碌中带着愉悦,紧张中裹着恬适,让春耕显得更富有生命的张力和韵味了。 漫步在春天的田间小径,春景春意尽收眼底。有的田还没有耕过,田埂上覆盖着如丝如绒的杂草,灰白的隔年稻茬颓败地匍匐在田中,四周七零八落地散落着腐烂的稻草,还有的地方露出在黝黑的田泥。乡村人知道时节就是命令,耕这块田大概是明天的工作吧!有的田刚刚耕过,田里的泥和水混合交融,显得浑浊不堪,新的田埂已筑好,均匀平整地泛着洇润的气息。乡村人明白春耕一刻值千金,抓紧时间耕完这块还有另一块。有的田已经耕过了,明晃晃地注满了水,水清澈透明,如镜子般映照出了水底平整细腻的田泥和作物残渣。乡村人懂得农家少闲月,耕完田还有其他农活。 举目四望,星罗棋布的梯田依着山势从山底层层蜿蜒到山顶,宛若苍茫天地间的一幅巨幅油画;犹如一级级通往神秘天宫的云梯;仿佛置身如梦如幻的世界。而乡村人就是这幅巨幅油画的描绘者;是级级云梯的建筑者,是梦幻世界的创造者。 春耕,春天最美的歌。让我听到了希望的音符在肥沃的泥土中搏动跳跃,欣赏到了淳朴勤劳的乡村人演奏出的幸福旋律。 祭先祖屈原文 屈杰 维公元二零一四年四月初(农历甲午清明前夕),后昆屈金星、屈世雯、屈杰及诸位贤达等远道齐聚于汨罗江畔,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先祖屈原公于屈子祠前,而吊之以文曰: 于甲午之清明兮,奠先祖之神魄。水悠悠而西去兮,似弦歌之未歇;风款款而拂面兮,绽嫩红之新萼;雨霏霏而如烟兮,笼幽香之木叶。吊怀沙之遗迹兮,怅江天之空阔;登扁舟之一叶兮,瞰江流之清澈。向源头而上溯兮,寻美人之高洁。忆鸿才之卓异兮,心气干乎天阙;何世路之偃蹇兮,长波诡而云谲。纵浊污之浩荡兮,抱清流而不墨。裳芰荷而佩秋兰兮,发心香之如雪;饮坠露而餐落英兮,润五内之清洌。冀炼石而成彩兮,补楚天之欲裂。恨云翳之蔽日兮,清光锁而天幕黑;何萧艾之勃郁兮,幽芳隐而浊臭迫;恸霜风之肃杀兮,幽兰谢而芰荷折;叹皇天之晦暗兮,哀民生而呜咽。怀瑶瑾而握琨瑜兮,终湖海之远谪。发枉渚而宿辰阳兮,暴霜露而旅荆棘。天柱高而北辰远兮,何关山之难越;伤美人之迟暮兮,怀贞固而难灭。叹韶光之流荡兮,恨功业之未立。荃不察汝之衷情兮,惟锥心而泣血。发《离骚》之长吟兮,抒愁心之千叠。照煜煜之丹忱兮,夺明辉于日月。开浪漫之先河兮,著诗坛之圭臬。垂玉露而滋草木兮,树千春之懿德;耸文坛之高标兮,仰昆仑之峻极。承先祖之余荫兮,代舒蕾而振叶。仰先祖之高风兮,人英挺而秀出。有初唐之蒋国兮,凭忠武而登阁。更岭南之翁山兮,继先祖之余烈。瓜瓞绵绵而无穷兮,长秉灵均之遗则。居浊世而不污兮,守灵魂之皓白。感世风之浇漓兮,荡物欲之未歇。叹兰蕙之难寻兮,恨萧艾之难铡。仰凛凛之高仪兮,何幽愤而悲切!冀汨水之清波兮,洗九域之浊色;冀先祖之文光兮,照凌云之天阙!冀先祖之英风兮,抟扶摇之梦翼!尚飨! 编者按: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主义诗人,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汨罗系屈原投江殉国之地,有屈原墓、屈原纪念馆等遗迹、景点。今年清明节前夕,中共汨罗市委宣传部牵头,来自河南、贵州、湖南、四川的部分屈原后裔诗人代表全国百余万屈原后裔参加祭祀仪式,屈原研究专家、学者甘征文、刘石林以及汨罗屈原纪念馆全体人员共四十人出席活动。全国知名辞赋家、诗人,我县诗词学会副会长屈杰于纪念馆宣读自撰祭文。屈原是中国诗歌之祖、辞赋之祖,其诗赋流芳百世、其精神光照日月。作为屈原后裔,在清明祭祀屈原,目的是弘扬屈原爱国忧民求索创新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次活动中,屈原纪念馆馆长徐蔚明表示,千百年来,来汨罗寻访屈原遗迹不乏其人,但是全国屈氏后裔清明结伴到汨罗江畔诗祭屈原则是首次。本报特此首发屈杰先生的《祭先祖屈原文》,以纪念这位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源头的先贤,以飨读者。 感谢春天 井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一千遍重温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仍旧是激动不已,振奋不已。 人们熟知的是无我之境的前四句,后面的四句系有我之境,其实也特叫座,引人入画、画明人暗、情中写景,浑成骈意并行,荣枯开合、一呼一应的艺术效果: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人们忽视后四句的原因大约是前四句更加传神,更加天成妙笔。以至于就像观日赏月的一般被传诵千古。个中魅力,佐有趣味掌故: 十六岁的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集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尤袤《全唐诗话》) 无独有偶,近闻当今古体诗坛一圈内名家,诗会茶话创作心得:平生作诗数千,颇为自得,但一想起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 ,不禁深恨资质鲁钝,回天乏术,唯有掷笔长叹。接着笑指满座同行,各位谁作得出一句如此,他私人当场奖励1万元人民币。 也听过这样那样的争议,口头传诵不衰的格律诗,我们是否当珍之为“国宝”,甚至是无价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的观点是:正如端午中秋之类的申遗,与其为一个空头衔的所有权抢得焦头烂额。不如在急急的奔波之余,安静的歇息下来,收之于明眸的味蕾,纳之于心灵的空间。以下是我漫步江南的离离草地,与野草与大地的私语—— 衰老与死亡,其实是一个不必恐惧的事情。如果碰巧你忧心忡忡,朋友,来野外走走吧,你看看这仰天俯地密密行行的小草,你看造物主有多么的慷慨!春风吹又生的,是生命之神不停地随意地散播的种子,尤其是春天,这不只是所有生灵们恋爱的季节,其实更是至高无上手握生命的天神与博仁厚慈的地母无限温存的时刻,这是唯一一场可能见证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爱情。大地,智慧的中华人,自古就给了你的厚德载物的评价,或许,那本叫做《易》的古代的天书,就是你与天父全部的罗曼蒂克?在这个神奇的季节,你携手生死依随的爱侣踏歌而来,把你们繁衍的万物与万物的灵长一并拥入温厚之怀!可畏可敬的天父,是你,赐我以康健之躯,赠我以阳刚之美,所以我学会赞美:“病树前头万木春”,“万紫千红总是春”;可亲可敬的地母,是你包容我羞惭的汗颜,卑微的泪光,所以我学会感恩:“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杨柳万千条”。在这个宁静的春日的傍晚,因为阳光与芳草的包围,我走出一切失败的阴影、挫折的泥泞,我感到心扉从未如此开放而芬芳、安谧而热烈。我的呼吸如此均匀,那是因为我从未如此近距离感受你们的气息;我的心跳如此有力,那是因为我从未如此被强大的地磁场所吸引。 感谢春天,感谢你亘古伟大的召唤——那刚刚远去的震震春雷,仿佛还愉快的响应在我的耳畔;感谢春天,感谢重温你和你播下的优秀灵魂的昭示,我眼前萋萋的不再是野草,只是一切虚名浮利的纷争……此刻,在春天的目光里,我只愿化身一株小草,或者,化作那万里春风中的一缕,把情人般祝福的呢喃高高举向蓝天,裁出满空吉庆的红霞,朵朵都是安稳的现世,静好的岁月。 祝福春天 胡智雄 春,嘴边挂着甜甜的问候,面上泛着浅浅的喜悦,挤走严冬恹恹的疲惫,在岁月的源头轻快地游来…… 烂漫春光,仿佛自天庭飞流而下的神奇涂料。流过植物,于是楠竹抖擞着一寸寸窜高了个子,马齿笕如潮水一样蔓延了整个山谷。流过动物,于是青蛙敲起喜庆的鼓点,麻雀站到路旁的矮树上,学着人们扭起了秧歌。春,仿佛一位回娘家省亲的公主,春风拂起她长长的裙裾,托起林中的白鸟,鸟雀们报以欢快的呢喃;她白皙的指尖撩拨着草丛,于是,蝴蝶与蜻蜓们翩翩共舞,亲密无间。不知何时,她的裙子化作了白茫茫的一片雨雾,织成一面无边无际的大网,笼罩下来,转眼间,地上的各色舞台也跟着变换了场景:花花绿绿的雨伞登场了,那是一张张比先前的月季、玫瑰们更灵动的脸庞;山路上,那由奔马变成甲壳虫一般爬行的,是一辆辆载重卡车。车队行进的远处是城市,万物灵长——人类的杰作。一丝丝、一缕缕,春雨仿佛乘着氢气球从乡下追赶过来,她们自然比小心翼翼的甲壳车队后来居上,一到达城市,就迫不及待,从怀里将事先藏好的巨幅水墨画铺开,抖落在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与银灰色的天幕之间,为繁华闹市平添了一道性灵的简朴,也滋润了它的子民们焦渴的眼神与心田。 啊,春,好一位传播希望的天使,千门万户心头的福音,大自然稚嫩鲜妍且永不凋零的梦。 啊,春,祝福如美梦初临的你,就像你对刚刚醒来的世界的祝福! 老屠户的书店 王阿若 朋友又约我去逛书店,我说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杀猪老头开的书店的故事。朋友笑了,说这故事似乎有点意思,要我先讲完这个故事,然后再去书店。 那时候我读初二,因为父母要外出做生意,于是我住到乡下的奶奶家,自然我就到了乡下的一所初中读书。那初中离奶奶家不远,建在一个小街旁边。每天放学后我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到这条小街上去。 这街没什么好,街两边尽是卖日杂的,或是卖农药化肥,所以街上总是弥漫着一股酸味。那时我已养成看书的习惯,不知道为什么,尤其此时读书的欲望特别强烈。可惜这街上并没有书店。我去那条街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街尽头有一座小桥,我经常诗人般倚在桥头看水。 可是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街尽头开了一家书店,好像是家化肥店改过来的吧。那个春夏之交的下午我看完水,回到街上,突然发现桥对面的化肥店空了,靠墙排了两个空架子,门口摆了一排半个人高两面镶玻璃的双层木箱。我以为是改作卖日杂了,走近一看,发现摆的是书。好几十本书,一本一本的,静静地躺在淡红的日光里。我愣了,不禁大叫:“喂,这是卖书的吗?” “讲怪话,你讲是卖什么的!”苍老的声音从木箱后传来。我踮起脚尖,看见一个老头坐在一小板凳上,正眯着眼睛用左手拇指指甲刮着右手举起的一把杀猪刀的刀刃。阳光染红了他的脑袋。旁边一个方形竹篮,里面也有刀,一块磨刀石,一碗水。 我傻傻地笑了,说:“那我买本书。” 老头站起来,右脚很吃力地拖着步子,挪到我面前,很客气地招待我选书,他说:“你选,你选,随便选。” 我眼光扫了扫木箱里的书,指了一本,“就这本。” 他帮我拿了出来,把封底凑近眼睛,“十……十二块。” “好。”我不假思索,迅速把身上仅有的十多块钱全掏了出来。 “哈哈——”老头突然笑起来,一张皱巴巴的老脸绽开了。 我有点莫名其妙:“怎……怎么了?” 老头足足笑了三分钟,他的牙齿已经没剩下几颗了,笑的时候嘴皮凹进去了,两颊也有点凹进去,那样子逗得我也笑了。终于,他停下来:“要得,好小子,都快买得两斤肉了……唔,这样吧,我给你打个半价,五块!”我还没来得急反应过来,他又故意耍了一个鬼脸,两撇稀疏的白眉毛往上翘了翘,说:“你帮我介绍人来买书,我给你免费噢!” 我好一会才反应过来,过了一会急忙问:“真的吗?真的吗?” 然后老头却没再回答我,慢慢地挪着步子,缓缓地坐到了小板凳上,拿起刀蘸了点水在上面,又眯着眼睛在打量那刀了。木箱的阴影笼罩在他身上,不知道是他驼背还是衣服大了,我感觉他身上的衣服皱巴巴的。 那天晚上我把这事情温习了好几遍,以至于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老头把一本又一本的书放进我书包里。不管怎么样——恰好我的同桌小胖要买《现代汉语辞典》,第二天下午便拉他一同去。然而第二天下午就不见那老头了。 我们两个迎着水一样的阳光屁颠屁颠跑到小街尽头,看到的是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正在搬书。那老女人一边“啪”地把书甩到蛇皮袋里,一边大声叫骂: “神经病,杀了一辈子的猪,要死了来搞这把戏——你也真是,跟着你爷爷胡闹,我们还只是出去几天,要是出去一个月,还不翻了天——哎呀,杀猪刀也搬到这来了,胡闹胡闹——” 那年轻女子身材苗条,穿着件短袖T恤,胸脯翘翘的。她似乎生气了,靠在门边:“妈,爷爷都去住院了,说点吉利话行不?胡闹怎么了,这是爷爷的一个心愿,不就是耽误你少赚了几个钱吗?” 小胖乐了,张着嘴站在那里,不知道是在看戏还是看那年轻女子。而我却不待那位姐姐回头,飞一般跑了。 朋友听完,沉默了一会,说:“心愿?什么心愿?” 我想了一下,摇了摇头,笑了:“我怎么知道,大概是他选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职业吧。”朋友也笑了。 那天逛完书店,我又想起了这件事,一时心血来潮翻箱倒柜找到了从老头那买到的那本书,绿色封面,书还比较新,翻了翻,看能找到什么东西不,却也并没有什么。 三湖王氏酬志祖堂赋 王文书 中华王氏 灵王裔孙 姓氏之首 举世名馨 衡州府西 蒸阳新城 三湖町镇 酬志故村 东瞻祝融 西临梅岭 南伴蒸水 北望九峰 三湖大町 一望无垠 酬志祖堂 适当其中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地理优越 面貌弥新 高楼林立 交通纵横 土肥俗美 沃野万顷 一世祖考 少怀太公 豫章徒衡 七百余春 瓜瓞绵绵 世代簪缨 枝繁叶茂 于斯为盛 传至五代 支房祯宗 文韬武略 崇孝尚仁 持家有道 耕读为本 首建祖堂 锈闼雕甍 四百年来 风雨侵蚀 形容憔悴 危而欲倾 时值盛世 强国富民 姓氏文化 年异月新 客岁癸巳 贤达桂林 重建祖堂 一呼百应 捐款集资 榜上镌名 筹委担责 忘食废寝 能工巧匠 技精艺纯 择吉动土 预期竣工 高速优质 堂构恢宏 座北朝南 三进三横 青砖石柱 雕梁画栋 古色古香 飞阁凌云 蒸湘聚气 毓秀钟灵 阖房云集 庆典礼隆 神龛威仪 溢彩鎏金 祖德荫庇 光裕后昆 厚德载物 蔚起人文 千秋伟业 万代昌荣 清明 许持之 到了清明 “回家”二字搁在心头比任何时候都重 像密集的雨点砸疼脚下的泥土 任何时候都没有现在这么强烈的感触 和春天花开的声音一样激动 从根的地方出发 便有坚实行进的脚步 如果不是这样 到哪里也不会找到回家的路 三 月 的 古 镇李良阳春三月尽管乍冷还寒 却挡不住湘江岸边的樟木古镇的风光 轮回的风雨年年岁岁斑驳你 却沧桑不了你绕梁千年的卓绝风姿 油菜花开的江畔 一叶小舟的江南 慰藉了 无数游人久违的相思 “三阳二区”的交界地 南来北往的通衢道 一声声在诉说 你那曾经的生生不息和繁华不朽 最美的乡愁 在你那千疮百孔的城墙上淋漓尽致 最精致的农家小院 在你那飞檐翘角的木板房上大放光彩 最倔强的衡阳品性 就是那一颗颗挺拔苍劲的古樟形象 最磅礴非凡的气势 在山水合一的茫茫天际 印记中的百年老宅 香火鼎盛的杨泗庙 承载太多传奇的青石街 积淀的是内涵、钩沉的是璀璨 依旧是醉人的风景 依然是满载希冀的寻梦人 在这古石板、古街、古树和古渡口的古镇 留下的是厚重般轻灵 金兰诗会即兴 黄清秀 昨日春色漫雕栏,归雁飞越万重山。 姹紫嫣红蜂蝶舞,馥冠群芳是金兰。 七绝四首 张煜 雅居“在水一方”高楼,滨蒸水北,面南而雄踞。远眺丘陵起伏,绿浪翻涌;近赏平畴万亩,村舍棋布;俯瞰蒸水荡漾,小船悠悠。四时之景,美不睱接,置身于斯,夫复何求?遂记之。 春雨 溢岸蒸水小径湿, 扁舟顺势捕魚急。 朦胧原野闻淅沥, 岭绿田黄百草萋。 夏日 蓝天绿野色缤纷, 棋布星罗富裕村。 澄澈蒸水垂柳映, 低翔翠鸟觅鱼踪。 秋风 云淡天高原野阔, 山塘香溢竞妍荷。 蒸水岸畔黄金地, 落叶轻扬富庶歌。 冬雪 漫卷尘埃白絮落, 银装大地少年嬉。 蒸水凝固船无影, 万物沉眠俟契机。 (责任编辑: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