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船山家训 培养良好习惯
关市镇汇水中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人的眼前闪烁。取其精华,让学生在读书、背书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影响学生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往往也是最困难的。学生刚刚升入中学,他们天真可爱,常常活泼好动,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对万事万物都有着无穷无尽的兴趣。 天地大儒王船山先生的家训《示子侄》,从大本大源着眼,从教育的关键处——立志与习惯养成切入,言简意赅,文质兼美,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极具正能量,乃历代家训中罕有其匹的雄文。《示子侄》体现了王船山先生的基本教育观——“志在学先”“学者以正志为本”。王船山先生的教育观特别强调立志,认为志是成人之基,“志在学先”“立志之始,在脱习气”“无尽之财,岂吾之积……亭亭鼎鼎,风光月霁”“惟其超越,是以和易”。告诫子孙后代要立大志,不要沾染坏习气,不要追名逐利,做人要潇潇洒洒,举止要堂堂正正,就像雨过天晴、风清月明一般。只有超越了平庸,性格才能平易近人,社会才能和谐美好。 王船山的家训——《示子侄》:“立志之始,在脱习气。习气熏人,不醪而醉。其始无端,其终无谓。袖中挥拳,针尖竞利。狂在须臾,九牛莫制。岂有丈夫,忍以身试!彼可怜悯,我实惭愧……” 《示子侄》由四言韵文组成,其文通俗,郎朗上口,这样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天天诵读,整个校园,书香氤氲,即使不明其意,却也润在其中。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示子侄》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印象,而且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学生大多兴趣爱好广泛,对事物充满热情,但对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由诵读到理解再转化为行动,不甚了解,就需要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空口说教,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为养成而养成,而是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我们看到《示子侄》强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立志的重要性,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远的精神境界便可以无往不利。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立大志,立志之初需要摆脱不良习气,习气熏染人,令人不自觉地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所以王船山先生告诫子孙不要过度追求物欲,不要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我,要追求事业。这些内容对当下的学生道德行为教育仍然意义非凡。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