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中忆王船山
洪市镇中心小学
清明期间,在家无聊我打开了电视。一阵哭闹声将我注意力吸引过去,只见电视上,很多市民和志愿者正在祭拜一个烈士。而此刻,烈士的家长正痛不欲生。
我定睛一看,只见电视上,那烈士的照片非常年轻,原来是个19岁的年轻战士。在几个月前,一队印度士兵跨越边境。这个烈士和其他几位战友,挺身而出,大喊:“这里是中国的领土,请你们退后。”而不幸换来的却是印度侵犯者围打,最后壮烈牺牲。
我虽不在现场,但这些年轻的哥哥们那种爱国而不畏生死,顽强不屈的精神却让我难以忘怀。这让我想起了我前不久去过的王船山故居,他也正好是这种不畏生死的人。
那天,天气晴朗,我和妈妈骑着摩托车去到了王船山故居。故居门前,有几棵大树。“妈妈,树也不开花,种在这里干嘛?”我向妈妈问道,妈妈没有理我。伸手将我拉进了王船山房间里。
房里里整齐的摆放着王船山看过的书籍,写过的文章,也有关于他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船山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王夫之虽在病中,卧病不起,也无法保证自己的饱暖,但他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所以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他的任何礼物。拒绝以后,他在自己门前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对联的意思我没有大明白,但是又听人说,王船山曾也写诗: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这我有些明白了,一个少年,包括电视里的年轻战士,他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生死的看淡,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回来时,再次经过王船山故居门前,看那两棵树,绿油油的,我明白了,那正是顽强生命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