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灭的圣灯
衡阳县西渡镇滨江学校 有人说,衡阳有两座高山,一座是地理的高山——南岳衡山,一座是思想的高山——王船山。对我而言,船山精神就是我心中不灭的圣灯,愈拨愈亮,光耀寰宇。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衡阳人,从小就以生于船山故里引以为傲。“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关于王船山的故事,我从小就耳熟能详。在船山先生身上,最令我敬佩的是他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中始终浸润着浓郁的家国情怀。湖南自古被称为“屈贾之乡“,屈贾的家国情怀犹如一道精神血脉,千百年来在湖湘大地代代相传,王船山自称”生于屈子之乡“,以“旌三闾之志”,他的“埋心不死留春色”以及“孤忠独抱”是对屈子爱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王船山先生是湖湘文化的精神旗手,也是以深厚的家国情怀折服世人的一代大儒。他的前半生积极投身于武装救国事业之中,于衡山抗清失败之后,遭到追捕和通缉,一路逃亡,历经世间磨难,但他始终坚守民族大义,不为外在压力屈服。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精神和信念,隐居衡阳县湘西草堂,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读书,著书立说,从未懈怠,矢志文化复国。“三义说”就是其家国情怀的陈情表,字字珠玑,令人顶礼膜拜。 他为自己所热爱的祖国,斗争了一生,拼搏了一生,这种精神影响了曾国藩、彭玉麟、孙中山、谭嗣同、毛泽东、夏明翰乃至习近平总书记等豪杰伟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探索复兴中华民族的勇气和信心,船山文化也同历代圣贤文化汇流而成不竭的“中国智慧”源泉。 船山先生的家国情怀深植人心,在许多爱国志士身上都能够体现。新冠肺炎爆发时,吹哨人李文亮医生发现了新冠肺炎,给我们提了个醒;年逾80的钟南山院士劝我们不要来武汉了,自己却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金银堂医院的张定宇院长明知身患渐冻症,行动不便,可仍然跑着去救治病人,他说,只要他跑得够快,就可以多救几个病人。 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例如那些下乡扶贫的干部。为响应国家号召,许多干部来到了乡村,为了让父老乡亲们脱贫致富,他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甚至是生命,广西百色的黄文秀就放弃了在城市中工作的机会,毅然来到了自己的家乡,帮助乡亲们脱贫,扶贫过程中遭遇了山洪,不幸牺牲。云南社区干部郭彩廷在扶贫中知道了山区有泥石流预警时,担心扶贫区的房子扛不住泥石流,连忙开车前往,遭遇泥石流,生命被无情的泥石流吞噬。云南红河州的干部吴宏志再一次征求村民意见时,突发重疾,抢救无效,当场身亡。死后,他的家人们遵照他的遗愿,把他的器官捐了出去,救治了五个人。这些扶贫英雄与白衣天使以及许许多多同样的人,为了让别人获得幸福,不停地工作,不停地付出,他们都是船山精神的延续、时代的楷模,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我作为一名来自船山故里的少年,要把船山精神植入我的灵魂和血液,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材,造福百姓,振兴民族,令祖国更加强大,让船山精神得到传承! (责任编辑:相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