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叁三网-cs21.cc

当前位置: 主页 > 师友 >

船山先师:胡宏

时间:2016-05-24 16:17来源:衡阳县王船山研究室 作者:衡阳县王船山研究室 点击:
由于胡宏在南岳度过人生的晚年生活,其坚贞不屈的精神风骨与知行并重的哲学思想对王船山影响很大。
  胡宏(1102-1161)字仁仲,号五峰,人称五峰先生,崇安(今福建崇安)人。胡安国子,湖湘学派创立者。幼事杨时、侯仲良,以荫补承务郎。工笔札,其迹杂见凤墅续法帖中。主要著作有《知言》、《皇王大纪》和《易外传》等。
  胡宏的父亲胡安国是北宋末期的著名经学家,在理学中也有很大的名气。胡宏是胡安国的少子,很小就跟随其父接受理学思想,后来又师事二程弟子杨时和侯仲良,“而卒传其父之学”。“初以荫补右承务郎,不调”(《宋史·儒林五》)。后来,由于其父早年同秦桧有较好的私交,秦当国之初,曾致书胡宏之兄胡寅,“问二弟何不通书?意欲用之。”胡宏不愿与秦桧为伍,回信严辞谢绝了秦桧。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胡宏说:“政恐其召,故示以不可召之端”。在回书中,他表明了自己已立志专做学问,不求功名利禄。胡宏说:“稽请数千年间,士大夫颠名于富贵,醉生而梦死者无世无之,何啻百亿,虽当时足以快胸臆,耀妻子,曾不旋踵而身名俱灭。某志学以来,所不愿也。至于杰然自立志气,充塞乎天地,临大事而不可夺,有道德足以替时,有事业足以拨乱,进退自得,风不能靡,波不能流,身虽死矣,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者,是真可谓大丈夫。”(《五峰集》卷2,《与秦桧书》)表现了他不阿奉权势,不随波逐流,决心不去作官,只愿做一个有道德,有大节的,有助于治世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秦桧死后,胡宏又一次被召,他仍托病不出,以后竟终身不仕。黄百家在《五峰学案》的按语中说:“文定(胡安国)以游广之荐,误交秦桧,失知人之明。想先生兄弟窃所痛心,故显与秦桧绝。……先生初以荫补承务郎,避桧不出,至桧死,被召以疾卒,……其志昭然千古着见焉。”其大节大义真如他自己所说:“身虽死而凛凛然长有生气如在人间。”胡宏一生矢志于道,以振兴道学为己任,他说:“道学衰微,风教大颓,吾徒当以死自担”(《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他自幼从其父研习儒学,又在扬时和侯师圣那里学习了二程理学,后来曾悠游南山(衡山)之下20余年,玩心神明,不舍昼夜;力行所知,亲切至到”(《知言序》),其成就卓著,终于成为南宋初期对振兴理学起了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由于胡宏在南岳度过人生的晚年生活,其坚贞不屈的精神风骨与知行并重的哲学思想对王船山影响很大。 
             哲学思想
     “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能离道而自物,道之有物,犹风之有动,犹水之有流也。”显然他把“道”看作源,物当作流。颠倒了道与物,源与流的关系。但他的思想并不能一贯到底,在他的思想中又把离物求道视作妄诞。在性与物的关系上,他把性看作根本的东西。说“性也者,天地之所以立也”,“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气之本也”,“大哉性乎,万理具焉,天地由此而立矣”。这些思想同在他前的二程的“天下无性外之物”和在他后的朱熹的性具万理的思想并无二致。他同二程、朱熹不同的是认为“有是道,则有是名也,圣人指明其体,曰性;指明其用,曰心。”用体用关系来说明性与心的关系。另外胡宏还认为:“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指出天理与人欲并不是绝对地对立的。胡宏认为人的本然之性无善恶,善恶只是在行为中才能表现出来,中节的行为,则为善,不中节行为的则是恶。
      胡宏有许多名句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颇值得推广。例如:
  性定,则心宰。心宰,则物随。
  探视听言动无息之本,可以知性,察视听言动不怠之际,可以会情。视听言动,道义明着,孰知其为此心?视听言动,物欲引取,孰知其为人欲?是故诚成天下之性,性立天下之有,情效天下之动,心妙性情之德。
  行之失于前者,可以改之于后,事之失于今昔,可以修之于来。虽然,使行而可以逆制,则人皆有善行矣,使事而可以预立,则人皆有善事矣。惟造次不可以少待也,惟颠沛不可以少安也,则行失于身,事失于物,有不可胜穷者矣。虽强力之人,改过不惮,其如过之不穷何?是以大学之方在致其知。知至,然后意诚,意诚,则过不期寡而自寡矣。
  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
  以理义服天下易,以威力服天下难,理义本诸身,威力假诸人者也。本诸身者有性,假诸人者有命。性可必而命不可必,性存则命立,而权度纵释在我矣。是故善为国者,尊吾性而已。
  上得天心,中得圣贤心,下得兆民心,夫是之谓一心,心一而天下一矣。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立志以定其本,居正以持其志。
  有其德,无其位,君子安之。有其位,无其功,君子耻之。君子之游世也以德,故不患乎无位;小人之游世也以利势,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一裘裳也,于冬之时举之,以为轻,逮夏或举之,则不胜其重。一絺绤也,于夏之时举之,以为重,逮冬或举之,则不胜其轻。夫衣非随时而有轻重也,情狃于寒暑而乱其心,非轻重之正也。世有缘情立义,自以为由正大之德而不之觉者,亦若是而已矣!孰能不狃于情以正其心,定天下之公乎!
  天下莫大于心,患在不能推之尔。莫久于性,患在不能顺之尔。莫成于命,患在不能信之尔。不能推,故人物内外不能一也。不能顺,故死生昼夜不能通也。不能信,故富贵贫贱不能安也。
  未能无欲,欲不行焉之谓大勇,未能无惑,惑不苟解之谓大智。物不苟应,务尽其心之谓大仁。人而不仁,则道义息。
  事物属于性,君子不谓之性也,必有心焉,而后能治。裁制属诸心,君子不谓之心也,必有性焉,然后能存。
  阴阳升降有道,刚柔屈伸有理,仁义进退有法。知道者可与论政,知理者可与谋事,知法者可与取人。知道者理得,知理者法得,是以君子贵知道也。
  中者,道之体;和者,道之用。中和变化,万物各正性命而纯备者,人也,性之极也。故观万物之流形,其性则异;察万物之本性,其源则一。
  人尽其心,则可与言仁矣,心穷其理,则可与言性矣,性存其诚,则可与言命矣。
  至亲至切者,其仁之义也欤,至通至达者,其义之理也欤!人备万物,贤者能体万物,故万物为我用。物不备我,故物不能体我。应不为万物役而反为万物役者,其不智孰甚焉!
  万物生于天,万事宰于心。性,天命也。命,人心也。而气经纬乎其间,万变着见而不可掩。莫或使之,非鬼神而何?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非性无物,非气无形。性,其气之本乎!
  二生对曰:王者,法天以行其政者也。法天之道,必先知天。!知天之道,必先识心。识心之道,必先识心之性情。欲识心之性情,察诸乾行而已矣。
  人通于道,不死于事者,可以语尽心之道矣。
  诚,天命。中,天性。仁,天心。理性以立命,惟仁者能之。
  人虽备天道,必学然后识,习然后能,能然后用,用无不利,唯乐天者能之。
  知之、则适理义之周道也。不然,则为溺心志之大穽矣。
  夫理,天命也,义,人心也。惟天命至微,惟人心好动。微则难知,动则易乱。欲着其微,欲静其动,则莫过乎学。
  大本一心也,大几万变也,大法三纲也。
  知几,则物不能累而祸不能侵。不累于物,其知几乎!

 
(责任编辑:百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